<< 旅遊新聞 News >>
新聞主題:後山「鯨」奇 花蓮石梯港海洋巡禮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TRAVEL/TRAS3/3858508.shtml
遊客蔡品娟 / 提供
太平洋的風帶來海洋子民的故事、鯨豚逐浪的畫面、原住民文化的探索,以及現撈魚鮮的饗宴;這一股風,吸引著夏日人潮,奔向海洋。
離開花蓮市,駕車沿著台11線東海岸公路南下,過了花蓮大橋左轉,望向浩瀚無垠的太平洋,內心承載的悲傷、煩悶,都被這湛藍大海給稀釋掉了。
石梯發現之旅》礁岩好美麗 鯨豚最豐富
這條依山傍海的公路,沿途有特殊的海岸植物,偶遇在樹梢示警的台灣獼猴,還有全台僅見的「小心水牛」警告標誌,提醒遊客留意優閒踱步的水牛。沿線居民,大多是阿美族和葛瑪蘭族人,他們親切又富人情味;7、8月是阿美族豐年祭,若來得是時候,可以參與祭典、探索原住民文化。
行車1個多小時,見梯田景觀與藍天碧海相輝映,即來到了石梯。石梯坪是東海岸最美麗的礁岩地形,以多層階梯狀隆起岩海階得名,清朝吳光亮率兵開路至此,即以「石梯」稱之。壺穴、單面山、海拱、海蝕洞、蕈狀石等特殊地質景觀,是台灣地質學習者必到之處。
石梯周邊是全台鯨豚資源最豐富的海域。1995年,學者和漁民組成尋鯨小組,從石梯出發調查東部海域鯨豚,發現的鯨豚包括:瓶鼻海豚、花紋海豚、熱帶斑海豚、飛旋海豚、弗氏海豚、偽虎鯨、喙鯨、抹香鯨,還有最讓學者、漁民及賞鯨遊客癡狂的「虎鯨」。體色黑白分明、被漁民戲稱「黑白郎君」的虎鯨,成了石梯港的新標誌。
石梯帶動賞鯨 10年有成
1997年,台灣第一艘賞鯨船從石梯出航,帶動台灣新興的賞鯨事業。花蓮縣政府農業局為保育鯨豚生長環境,提高國人保育觀念,極力協助賞鯨業者,並鼓勵漁民朝休閒形態經營,開啟國人親海體驗,開拓認識海洋的視野。
台灣賞鯨業邁過10年,漁業署核發的4枚賞鯨標章全落在花蓮,花蓮縣政府和賞鯨業者10年來的努力,終於獲得肯定。
【2007/05/24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新聞發稿時間:2007-05-24
目前在記錄 第 177 筆 , 總共有 295 筆